《引導的力量 the power of facilitation》1-3 章 讀書會筆記

《引導的力量 the power of facilitation》1-3 章 讀書會筆記

這是參與《引導的力量 the power of facilitation》讀書會 1-3 章,紀錄有啟發自己的部份。

一、關於變革(transformation)

  1. 如何以一種讓組織內留下「積極記憶」的方式來維持變革,使下一次轉型更容易?
  2. 留下積極的變革遺產(Leaving a positive legacy for future)

二、關於摩擦

  1. 「所有拋光,都是透過摩擦完成的。」—瑪麗·帕克·福利特
  2. 引導確保摩擦,而不是破壞人際關係。

三、三大引導與戰略的黃金法則

  1. 戰略是活的資源,機會存在於模糊性中
  2. 在豐盛與專注中共創
  3. 改變我們做什麼,改變我們如何想(how we think)

引導師這個角色,不是站在哪一邊,而是站在每個人身邊 ——從每個人角度出發。

有同學分享,目前讀到的內容很多是很哲學的,但引導師要從活出這些哲學開始,才有可能在實務上做得好。

我在思考的,是怎麼讓這些哲學,變成我能實踐的方法?

以下紀錄目前的思考與答案。

思考一:引導者如何在模糊中,幫助參與者找到可能性?

所謂組織文化,是我們的習慣,我們怎麼想、我們怎麼說。我想引導者要能夠:

  1. 洞察出當下參與者習慣/偏好/主流的思考模式
  2. 意識到這個模式之外,還有光譜的另一邊,不論那是什麼(引導者本身不需要自帶答案)。
  3. 用好的提問,激發參與者交流、自行看見更多思考角度,從中找到新的可能性。

思考二:要在組織變革中,有意識留下積極的記憶或積極的遺產,那我自己如何定義對參與者來說,什麼是「積極的記憶」與「積極的遺產」?

  1. 不是引導者有多厲害,而是團隊如何有能力以建設性的面對摩擦與衝突,找出共識
  2. 在變革中,我親身參與其中,我的聲音有被聽見,且有被好好地回應,不論是否採納。
  3. 若有不同意見被挑戰,我感受也相信,被質疑的是概念本身,不是人。
  4. 若有犯錯或失誤,我們都在中有所學習。

繼續往後讀,或許還會有新的想法答案也說不定:)

謝謝 James Sung 的引導和同學的交流,能參與到這個線上共學時光很開心。(雖然最後面女兒衝進來,我整個分心...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