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遊戲規則不是你的遊戲規則:一場躲貓貓的發現

遊戲才開始一分鐘,劇情就急轉直下
昨晚我讓元寶哭了,是在我們在家裡玩躲貓貓的時候,當時啓賢在書房關門工作,只有我們兩人。
這是我第一次跟她玩躲貓貓,之前主要都是啓賢跟她玩,我只是旁觀者。她負責找人,我躲起來。
我躲在主臥室的廁所,就站在門邊,門沒關,我也沒出聲。她數到十,然後開始找人,邊走邊興奮地喊:「媽媽在哪裡咧?」
她在客廳晃晃,來回找了幾圈,就是沒有走到廁所。她持續喊著:「媽媽在哪裡咧?」
我心裡想著,怎麼還不走到廁所來呢?
才過了一分鐘,她的聲音從興奮,轉成焦急,最終大爆哭。
我立刻走出來安撫她,而啓賢也跑出來看發生什麼事。問她要不要再玩,她說不要。我告訴她,媽媽會改變玩法。
後來我們再玩一次,我仍然是站在廁所。她只要一喊「媽媽在哪裡咧?」我立刻大聲回她:「我在這邊~~~」引導她走來。
當她看到我的時候大喊「找到你了」,滿臉笑容,我也笑了。
之後我們又再進行了其他的活動,直到睡前,我跟她再聊起這件事。
我:「媽媽想要跟你道歉,今天一開始玩躲貓貓的時候讓你哭了,你的感覺是什麼?你很害怕嗎?因為你覺得找不到爸爸媽媽?」
她:「嗯,我很害怕。」
我:「嗯,我知道了,對不起,我之後會像後來的玩法一樣,讓你能夠聽到我。」她:「好。」
原來她在意的,不是誰比較會躲或找
等她睡著後,我在廚房洗碗時一直在想這件事。
我發現,對現階段的她來說,玩躲貓貓的重點不是在於「誰比較會躲或比較會找」,她要的只是「即時互動」的快樂、確認有人在的安心。
我也想起,之前她自己躲起來的時候,常常會在其他人數完十的時候,就自己跳出來興奮地喊:「我在這裡!」而我總是告訴她:「你要躲好啦!太快跑出來了吧!」之前她自己跟爸爸玩躲貓貓,她很愛叫爸爸躲起來(爸爸也藏得很盡力),她也總是晃一下,就會來拉我陪她一起找。
而我跟她一起找時,最常對她說的是:「你都沒有在認真找欸!要走進去看每一個角落啊~」
那時候我心裡只是想,她還不懂怎麼玩。昨晚一開始玩,我也還是用我熟悉的版本在玩這個遊戲。
這次我學到的,不只是「怎麼玩遊戲」,而是「怎麼一起玩」
一起玩的意思是,不只是我設計好規則,邀她進入;而是我願意放下預設,走進她的節奏。
一起玩的意思是,不只是她來配合我「怎麼玩」,而是我們在過程裡,一起調整、一起靠近。
這場躲貓貓真正的樂趣,不是誰藏得好、誰找得巧,是我們在彼此的聲音裡,被看見、被聽見,然後一起笑出來。
這樣的「一起」,就是我們此刻最需要的。
當我願意放下「什麼才是對的」,試著用她的節奏來陪她,我們就可以再更靠近點。
今天在我一打二的早上,我跟元寶再玩了十幾遍躲貓貓。那段時光,是單純的快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