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好在哪?我讀施典志老師的文章
有價值的內容,能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

有價值的內容,能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
這篇文章適合兩種人:想要提升「思考能力」的人,以及想要提升「寫作能力」的人。
因為加入商業思維學院,2020/6/15 我參與到施典志老師(Tenz)談「如何透過寫作成長,提升個人能見度」的課程。
這是一堂面向入門寫作者的課程,課後社團出了一份作業:挑選 Tenz 老師 medium 的任何一篇文章,歸納 3 個優點或值得學習之處,老師會從作業中挑選幾篇,再次解析文章架構。(回饋也太吸引人!)
想要練手、希望有機會被點評的我就入坑了。我從老師的文章中提煉好內容的三個要素,試圖在本篇文章中實踐這些要素。
我挑選的文章是這一篇:〈為什麼不該在台灣用「視頻」一詞?〉,建議先閱讀過該篇文章再看我的拆解,更好理解:

我們開始囉!
好的內容具備三個要素
1. 觀點清晰,且能夠引發好奇心

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作者獨特的觀點。
關於「台灣與中國用詞」這個主題,其實網路上從 2015 年 ptt 陸陸續續就有討論。今年 4 月因為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活動「校園反毒創意視頻競賽」,公文內使用了中國的「視頻」這個詞,而非台灣常用的「影片」、「短片」,遭立委賴品妤質疑。Tenz 老師作為資深編輯,在談「用詞」的議題上,切入觀點開宗明義:看詞語的原意與使用情境,避免誤用。
好的觀點,也要有足夠好的標題,吸引更多人點進閱讀,Tenz 老師用問句為主標題,能讓閱聽者先產生好奇心,想知道答案為何。觀點落在副標,不管你是否認同觀點,既然引起動機了,就繼續看他的論點是什麼吧!
2. 文章邏輯架構,符合金字塔結構
寫作能訓練邏輯力,想要強而有力的論證邏輯,可以善用使用金字塔結構。以下是我用 Tenz 老師文章倒推的金字塔結構:

對照老師的文章,你能看見文章清楚的由金字塔頂部往下鋪陳。
如果你想訓練邏輯,推薦閱讀芭芭拉.明托的《金字塔原理》,若能紮實應用金字塔原理,你的邏輯能力一定能大大進步。
3. 旁徵博引,提升內容廣度、深度與可信度

好文章專注探索單一主題,若有延伸題目,老師也附上其他閱讀資源,讓你可以用不同切入點,更廣泛的理解這個議題。
一篇文章要有深度與可信度,可靠的來源不可少。我觀察這篇文章中,老師針對「兩地區詞語的原意與使用情境」,每個論點參考來源都有至少兩個,是很好的示範:台灣環境使用 Collins Dictionary 字典、國家教育研究院「雙語詞𢑥、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」;中國環境使用「汉辞网」、「百度百科」佐證。
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什麼是「可靠的參考來源」,我認為維基百科 Wikipedia 提供給大眾編輯條目的指南值得參考,例如「可供查證」中「可靠來源」的標準:具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。(維基百科的內容指南很豐富,條目能成立的門檻也高,因為維基百科最終目標是成就自由而可靠的百科全書,傳遞正確的資訊很重要。)
反思
有價值的內容,能幫助你改變思考方式,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

當大家在談用詞,我的思考
一篇文章如果能改變你平常思考的方式與習慣,甚至建立新的「問題意識」,我覺得就是很有價值的文章。
讀完老師的文章,我開始思考的是「身為一個閱聽人,什麼才是好的用詞意識?」
針對兩種不同狀態的人,我認為可以思考的問題如下:
- 給過去對「用詞」尚無意識的人:若想要開始有意識,在進行資訊吸收與傳遞時,先想想為什麼我會用這個字?這些字的根本來源是什麼?
- 給對「用詞」已經有意識的人:如果看到自認不恰當的詞語用法,我如何溝通推廣好的、正確的用法?
讓我們一起練習,在說話、寫作或溝通時,意識到遣詞用字的重要。
後記
寫作是一個不斷自我辯證的過程,我認為相同的作業題目,找切入點、抓架構、並且呈現自己的獨特,是很有挑戰的。
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,是從 Case Study 中吸納優點,收斂過去我在公司受的訓練、不同寫作課程例如李柏峰老師和 Tenz 老師在商業思維的社團課,同時結合自己的特色:視覺化思考,產出這篇文章。也希望文章能夠給予讀到這裡的你,一些靈感啟發。
謝謝 Tenz 老師的分享、商業思維學院的創作者社團開立這個課程與作業,如果看完這篇文章,有任何想法與回饋,歡迎留言給我一起交流。
2020.7.4 更新:老師給予商業思維學院作業們的回饋
感謝 Tenz 老師,整理讓閱讀更順暢的撇步,一起來看看 Tenz 老師全文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