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感的養成來自於好好生活:「空間擺設陳列之美」講座側記

這一篇是 2015 年聽過的一場講座側記,這一場講座開啟了我對 wabi-sabi 侘寂美學的認識,也看見 delicate antique 創辦人陳啟樂追求卓越、享受生活的態度,分享給你,一起培養自己的五感生活。 這一篇是 2015 年聽過的一場講座側記,這一場講座開啟了我對 wabi-sabi 侘寂美學的認識,也看見 delicate antique 創辦人陳啟樂追求卓越、享受生活的態度,分享給你,一起培養自己的五感生活。

這一篇是 2015 年聽過的一場講座側記,這一場講座開啟了我對 wabi-sabi 侘寂美學的認識,也看見 delicate antique 創辦人陳啟樂追求卓越、享受生活的態度,分享給你,一起培養自己的五感生活。


9/12 (六) 在路由藝術 Nunu Fine Art 聽了一場很棒的講座,講題是:「The aesthetics of space and display — 空間陳列的美學」,講者是 delicate antique(原名為「古道具」) / 香色 xiang Se 的店主: Jin 陳啟樂。當天他穿著白色的棉麻襯衫搭配米灰色的褲子,白色帽延下綁了一小措馬尾,清瘦的臉頰散發出一股純淨、帶有一點點凜冽的氣息。

談到古道具,Jin 表示許多人挑選古董,非常重視當年代出品時保存到現在的狀態是否一致,比如 1950 年代的古董就是 1950 年該有的樣貌。但 Jin 喜歡觀察物件在出產後,經過時間的洗禮,經過人們的碰觸、使用後而產生的種種痕跡。對他而言,靜靜陳列在古道具的每個物品,可能年代或原始用途已經不可考,可能這個物件不復當年剛出產時光鮮亮麗,甚至有不少缺陷,都有其獨特的美。

照片來源:Delicate antique 粉絲團

看著古道具的陳列照片一張張輪播,讓人屏息凝神。我感受到每個物品彷彿會呼吸,安然的處在他該有的位置,整個角落溫和的引領我卸下煩躁喧囂,進入另一個寧靜的時空。雖然分享主題訂在「空間陳列美學」,其實 Jin 談的擺設技巧在其次,重點是對於「美」的思考哲學,給了我很多啟發。

Wabi Sabi :日本的侘寂美學

「美,我說了算。」-日本茶道宗師 千利休

介紹完古道具這家古董店的起源,Jin 很快切入了最核心的問題:什麼是美?美感是主觀的,沒有對錯或高下。源自日本的 wabisabi 侘寂美學給予我另一個審美視角:回歸事物的本質而非追求完美的外在,歷經時間洗鍊的自然狀態有其樸實真摯之美。當我自己嘗試理解 wabisabi ,才漸漸理解日本工業設計大師柳宗理的名言:「真正的美是孕育、產生,而不是用創造的 (True beauty is not made, it is born naturally.)。」 我想這句話也呼應了 wabisabi 對於審美的哲學。

從每個人內心出發,主觀的感受,就算在你眼前的這個物件不完整、有殘缺,只要你發自內心覺得它美,它便是一件藝術品,對你來說獨一無二。今天在角落的一張舊椅子,有人喜歡它斑駁的漆,有人喜歡它搖搖晃晃的跛腳處,每個人喜歡同一張椅子的原因都不同,也可能有人完全不喜歡這張椅子,那也沒有關係。

「重點是,你知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,討厭什麼?」

Jin 將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拋給現場每雙專注凝視著他的眼睛。
翻攝於 古道具 delicate 週年紀念書 — 36 .5 .

美感養成,來自好好的享受生活

Jin 對於美感的執著與堅持,體現在古道具的每個角落、每張照片上。問他是如何培養美感?他非常認真的回答:「訓練自己好好生活。」除了每天都會強迫自己看五到十本雜誌,浸濡在美麗的圖像裡,更重要的是好好享受生活。睜大眼睛觀察生活中的每個時刻、每個角落,只要看到有趣的東西就會撿回家。「我一定會保持著工作與享受生活的平衡,因為這息息相關。如果發現我的作品沒有美感了,那一定是我的生活出了問題,出現失衡的狀態。」

追求美的感性面:對於美抱著絕對謙虛的心

Jin 提出了他對現代人的觀察,發現許多人對於審美是不夠謙虛的,有時候硬要批評或分析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美滿是有層次、有格調的。「什麼時候,你是發自內心的被眼前的作品感動?」對於美感的追求,同時要抱著極度開放、謙虛的心,並且絕對的相信自己的感性,才能真正的認同美。

追求美的理性面:創作過程中,每個決擇都要堅持完美

從零到完整的佈展陳列,過程中可能會有 1000 個決擇,不論大小,大到整個陳列的重點,小至廁所台子上的一顆石頭,Jin 都堅持要做到完美的決定才會進入下一個決擇。光是一顆小小的石頭,不惜花費多少時間,Jin 都堅持找到他心中最完美的那一顆。

「你有多不放過自己?」

每個決定都做到一百分,才能成就最好的作品。我在 Jin 身上看到的,是絕對理性和絕對感性的衝突能量,支撐他把每個作品推到美的極限。

唯有不斷的練習與反省,才能讓美感的判斷越來越進步

如果在創作過程中遇到有時效壓力但遇上瓶頸的狀況,無法評估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做到完美的決定,他會如何面對這股壓力?Jin 沈思了一會,告訴我:「如果真的因為時間死線的關係,當下做出了未臻完美的決定,我結束之後會反省自己是哪裡做得不夠好,當做一次練習,如果下次遇到類似的狀況,我能不能更快的做出最好的決定?這是一個過程,透過不斷的反省、練習,對於陳列設計的美感判斷才會越來越到位。」

空間陳列的要素

最後還是談談空間陳列本身,Jin 提醒大家,佈置這個空間時,要先抓出最核心的重點。一面牆的重點,一個角落的重點,會有不同的主角,而其他物件的擺放就與重點搭配。

拍照時 Jin 會考量的主要有下列幾項:

  • 顏色:整個空間的主要色彩
  • 位置
  • 角度
  • 材質

(礙於時間的關係,沒有帶到太多,更多技巧將來有機會可以在他開課時學習。)

古道具 delicate 週年紀念書 — 36 .5 .

這場講座讓我非常有感,Jin 不論是對於美感的追求,對於自己的要求都非常極致!在這場演講之後我和自己做了幾個約定,立即在生活中展開練習:

  1. 不管有多忙碌,工作之餘還是要打開自己的心,隨時保持好奇心,好好的享受生活。
  2. 重新探索自己對於美的喜好,找出自己熱愛的美學思想,創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審美體驗。
  3. 每一個作品與決定都不要輕易妥協,盡全力把作品做到最完美。

美感體驗與享受生活都沒有絕對的行動綱領,只有自己親身實踐,練習練習再練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