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父母的語言》(兒童照顧者的語言)精華閱讀塗鴉筆記
豐富的早期語言環境,對嬰兒的發展至關重要,也反應溫暖的滋養關係。

豐富的早期語言環境,對嬰兒的發展至關重要,也反應溫暖的滋養關係。
思考著即將成為母親的我,以及身邊的照顧者,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滋養?於是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,這本《父母的語言》讀完後,相當喜歡,做好筆記一起分享給身邊的照顧者,例如我的先生、我的母親(感謝她願意跟我未來一起照顧寶寶),也公開分享給有需要的人。
開始閱讀前提醒:
- 為什麼我自己要在標題後面加註「兒童照顧者的語言」?我個人傾向盡量使用「照顧者」而非「父母」,使用「兒童照顧者的語言」,能照顧到更多不同類型的照顧者。也打破家庭只有「父母」想像,現在的家庭有兩個媽媽或爸爸的同性家長組成,照顧者也不只有父母,可能有隔代教養,或是更多種選項。
- 這本書前面用 《3000 萬字計畫》研究比較不同家庭之字彙量,結論在於早期環境家長使用的字彙量,差異之懸殊,影響孩子的大腦發展與造成學習落差,相關數據可參考書籍更多。
- 這本書談 0–3 歲的早期語言環境會決定孩子的大腦發展,鼓勵照顧者建構優質的語言互動環境。如果已經過了這個時段,也不要氣餒覺得已經無法補救,因為「人的大腦仍有可塑性」。推薦閱讀《你發生過什麼事》這本書(作者是: 歐普拉.溫芙蕾和創傷研究專家培理醫生),有更多精彩與療癒的指引。
閱讀塗鴉筆記精華大綱
- 0–3 歲孩童腦部還在發展中,需要充足的「社交營養」
- 三歲前的讚美方式:擁抱「基於歷程的讚美」
- 照顧者語言如何影響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
- 如何創造早期語言的豐富環境
書內有更多的對話範例,歡迎有興趣的人直接找來閱讀。
1. 0–3 歲孩童腦部還在發展中,需要充足的「社交營養」

「社交營養」背後指的是嬰兒與照顧者的關係,底層是照顧者的「語言」以及「互動回應」,數量會帶動品質,幫助字彙量提升。除了把任務做完的指令語言,其他事情的閒聊也很重要。
2. 三歲前的讚美方式:擁抱「基於歷程的讚美」

如何讚美,會影響孩子的信念與價值觀。「基於個人」的讚美(例如「你好聰明」),容易讓孩子培養成定型思維看待自己(Merci 補充,我個人認為可以讚美「善良」,這個無關能力而是品格)。而「基於歷程」(例如:「你很努力的完成這個任務,你好棒!」)的讚美,能夠讓孩子更容易培養成長型思維與橫溢力。
3. 照顧者語言如何影響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

自我調節能力無關智力,指的是「監控個人自我行為的能力」:嘗試解決問題時,能保持穩定非衝動回應。體現在「自我調整」以及「執行功能」。照顧者親子對話量愈多,孩子的語言技能愈高,能讓他的調節能力愈高。
想理解「自我調節」更多,歡迎參考《你發生過什麼事》,書中培理醫生有非常清楚的說明大腦的自我調節機制。

照顧者的語言差異,會形塑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。
盡量提供選擇、提醒與建議型語言,而非限制的指令(危險情境除外),讓孩子擁有思考與決定的練習機會。
4. 如何創造早期語言的豐富環境

3 T 原則
- Tune in 共情關注:專注於孩子的專注的事物,並參與其中。
- Talk more 多說一點:不只跟他說話,也談論他專注的事物,可以搭配「敘事」或「平行報導」的方式。
- Take Turns 輪流說話:等待孩子回應,多用「開放式問句」。

如果所有決定都是大人完成,孩子永遠學不會考量自己行為的結果。
家長跟孩子談話,目的不是發洩情緒,而是教孩子如何以適當的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問題。
書籍資訊:

- 書籍名稱:《父母的語言:3000萬字,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》 Thirty Million Words: Building a Child’s Brain
- 原文作者: Dana Suskind
- 譯者: 王素蓮
- 出版社:親子天下
- 出版日期:2019/04/30
你也可以在這裡找到我:我的某些人生切片
- 各式閱讀學習的塗鴉筆記 IG:@1_img_1_insight
- 我把先生當作奇妙生物觀察的搞笑日誌 IG:@meeth_dia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