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造飛輪,發揮綜效:K 大的「個人商業模式設計」講座視覺筆記
整堂課程的最大重點:每個階段,都保持「客家精神」、「快速迭代」的方式,不斷優化自己和產品。

這篇文章是來自商業思維學院的線上主題講座:「K 大的個人商業模式設計」,整理而成的視覺筆記。
K 大簡介:Krenz’s Artwork 創辦人、國際知名畫師,從個人繪畫創作者,到創辦 Krenz’s Artwork 開設線上課程、會員數年年達成百倍增長(資料來源:Tesa)。
這堂課講 K 大自己從 0 到 1、1 到 10、10 到 100 ,講到許多個人品牌經營者、做產品、創業者容易陷入的誤區,以及自己實戰的案例,無私分享出來。
直播課程中,K 大用心智圖搭配 photoshop 畫筆,邊用視覺化圖示說明邊講解,實在是太狂了!我很喜歡過程中大量用圖示的概念說明,以下的視覺筆記,有些圖是 K 大當場畫出來的概念,部分是我聽課後轉換成視覺的內容。

整堂課程的最大重點:每個階段,都保持「客家精神」、「快速迭代」的方式,不斷優化自己和產品。


創造飛輪,發揮綜效:只做一件事,不斷提升這件事帶來的價值
這個概念在不同階段都有出現,例如:
- 初期接案,使用接案作品直接出畫冊,創造被動收入。許多創作者白天接案,晚上創作,其實是分開作兩件事,K 大不斷強調「綜效」,只需要專注做一件事,然後把這件事價值拉升。
- 成為穩定的創作者後:明白創作者產能有限,不能盲目提高產量,而是控制產量,提高單篇產出的價值。
- 到大學講課,表面上看起來只有 1–2 千元車馬費,但搭配講座後銷售自己的產品(書/畫冊),只要講的內容自己帶來的產品有關聯,現場可以有 30 % 轉換。

做產品重點是快速測試市場反應
對於創作者,第一個丟到市場上的作品,建議盡量以現有的作品直接出手,不要因為第一本想要完美主義,期望出全新、最完美代表自己的作品,反而死在路上。

用戶在乎的,不等於你在乎的
K 大透過同人誌現場擺攤,直接觀察使用者行為,調整產品。
- 例如一本畫冊,對於消費者來說什麼樣比較有價值?
- 例如畫冊中作品的順序編排,使用者現場最容易翻到什麼地方,決定要不要買?

產品策略定位:不要做海選第一而是區域第一,找出你的不同。
- 切主流市場的在地小路,為自己創造不同的賽道。也注意不要走太過小眾市場,很容易死在路上。
- 切好市場區隔客群,再拆分產品線。K 大的客群是過了初階(剛學畫)之後的中階繪畫創作者,這群人想要往高階的繪畫者邁進,從中切分不同的課程產品線,例如色彩課、透視課等等。

作為一個知識教學者:將知識模組化、迭代更新
K 大不自滿於現狀,教學的過程也積極去上不同老師的課,學習其他老師的優點,應用回自己的課程教學上。以下是我覺得很受用的心法:
- 將課程內容模組化,就能在每次面對不同程度的學員時,快速調整內容
- 課程準備 40% 就好,剩下就是依據學員情況迭代。

真正厲害的教學者,是能夠將問題拆細,並且設計出系統,讓一般人跟著你的系統,都能做到你的 6–7 成。- K大
以上,感謝收看:)
延伸閱讀
這堂課也有不同人寫講座心得,大家可以搭配著看:
- 〈課程心得|K大-個人商業模式設計〉 by 椪皮仔
- 〈談個人商業模式設計:發揮客家精神,打造成功飛輪〉by Vista
- K 大本人在商業思維學院公開社團,700 字介紹的經歷